如何优化这篇美本申请文书?
四月份,我在社交平台X上看到一位美国高中生(ID: raidingAI,以下简称P同学)分享的本科申请录取结果及Common App主文书。因信息有限,我们无法全面评估她的申请材料和结果,但她的文书反映了一个在美本申请中十分典型的问题 - 主题与内容脱节,这一点值得深入探讨。(原文书图片在文章最后)
正确的文书结构
通过以下要素,我们才能建立正确的文书结构:
-
文书审题,抓住关键词
在common app的7个文书问题看似简短,实则每个词都经过精心设计。学生需要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理解招生老师想看到什么,直抒胸臆地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展现在文章中,才能让需要阅读大量文书的老师们看到和理解你的故事。
P同学选择的文书问题是:
Discuss an accomplishment, event, or realization that sparked a period of personal growth and a new understanding of yourself or others.
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有三个:
-
Accomplishment/event/realization(成就、事件或顿悟)
-
Personal growth(个人成长)
-
New understanding of yourself/others(对自我或他人的新认知)
通过这些关键词我们能看到招生老师想从文书中了解学生的一段经历,和学生从经历中收获的成长和感悟。
-
-
确定主题,选择内容
理解题目后,学生需先确定文书主题(比如 “通过某段经历获得的成长”),再围绕主题搭建结构、筛选内容。文中每一段、每一句话的起承转合,都应直接服务于主题。把文书写得简明易懂是作者的责任,因为面对海量文书的招生官,没有时间做阅读理解。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P同学文书的问题。
结构失衡:背景冗长而核心单薄
P同学的文书是想通过参加Hacker Fellowship的经历,展现在陌生环境中克服社交障碍的过程。这个选题本身具有潜力,但实际这篇文书的内容跟主题存在明显偏离:
-
第一部分是前三段,占文章三分之一篇幅。
主要是背景铺垫,没有直接描述关键经历:
- 老师的担忧
- 父母攻读博士的经济困难
- 多元化的生长环境和对自身适应能力的自信
这些内容虽意在制造”预期反差”,但过度细节化(如周日的多国早餐)反而模糊了焦点。容易让人觉得学生要写自己从小经历的diversity。
-
第二部分是4-9段,占文章近二分之一篇幅。
第4段终于过渡到了这次经历中作者所面临的困难-面对背景强劲的室友感到胆怯,无法融入。但在接下来的5段中,学生对自己克服这个困境的描述很少,仅用”avoided conversations”和”calling dad”一笔带过, 而更多地描写了:
-
自己房间的构造
-
创业初任务的紧迫
-
独自开发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和上台展示的过程
读到这里,你可能又会觉得这篇文章是要写创业过程的艰辛。
-
-
第三部分是最后两段。
终于在结尾,内容回到了与室友们的互动:
-
第10段,室友主动破冰
-
第11段,作者最终作出行动-“I grabbed a seat in the coworking space”,以及最后一句感悟点出了主题后,匆忙结束了文章。
-
参考前面文书题目的关键词,本应是核心的”社交成长故事”写得过于潦草,而更多的篇幅是在描述自己跟随父母“颠沛流离”的经历和”创业初挑战记录”。招生老师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很难捕捉到文书的核心信息。
我在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脑海中不断跳出一个问题“这跟主题有什么关系?” 比如,家里早餐桌上的多国食物,hacker house里作者自己房间里有床架,详细地介绍这个活动的背景和作者独自开发MVP的细节等内容,跟主题“融入新环境的成长”有什么关系呢?即使有间接关系,也需读者耗费精力去联想。
文书优化建议
-
第一部分,精简背景信息 (100词左右)
比如:简要介绍生长经历,保留核心矛盾:”自认为适应力强”与”初遇精英群体时的畏缩”的对比。
-
第二部分,深化核心
比如:更细致地描写自己想融入集体但又因胆怯而无法迈出第一步的挣扎;终于在其他人作出破冰动作后,自己变得勇敢,之后作出了哪些努力进一步与室友们主动建立更好的关系,共同创业;认知发生的转变,从“抗拒社交”到“积极参与团队交流”的态度变化等。
-
第三部分,感悟和反思
比如:反思之前过于自信的态度,未来面对类似情况如何走出舒适区;对他人的认知改变(如不要仅根据他人的专业背景而轻易判断其为人处世)等。
成长经历、创业活动背景可以简要提及,但仅作为辅助读者理解的铺垫。这样一来,文章才能是真正关于作者融入新集体的成长故事。
本科申请文书要表达的主题需要简单直接。切忌贪心,不要既想写融入新环境时克服的困难,还想重点展现从小生活环境的窘迫,经历的丰富,和创业活动的艰辛。不要过于迫切地试图在文书里impress招生老师。你的申请材料有多么的impressive,可以在GPA、SAT、个人和家长信息、活动列表、奖项等部分充分展现。而文书里真诚才是最宝贵的品质之一,让招生老师更能看到学生的灵魂,产生共鸣。刻意堆砌亮点只会让人看到作者的不自信,产生不信任感。
最后,希望我们对这篇文书的解读能帮助你在写文书时能更好地理解问题,明确主题,筛选内容,最后写出逻辑清晰、情感真挚的文书。既然你要花那么多时间来完成这份文书,希望你的努力能赢得招生老师的关注与共鸣——让他们在数百份文书中记住那个真实而独特的你。
如果你对我们的留学申请服务感兴趣,请参考TEssay服务和价格,和购买流程。
原文书图片(截取自X.com,作者ID:raidingAI)